如何降低孩子仿说频率,加强沟通动机?
时间:2022-05-20 点击:282 次
最近看到家长有这样的疑问:
“孩子2岁多了还不会说话,更别说主动表达了……"
“我的孩子有语言能力,但要是没有人问他,他就不主动提出任何要求’
“孩子一直仿说同一段,是怎么回事啊?"
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,原因有很多,比如孩子对语言的不理解,或者注意力不集中,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为孩子沟通动机薄弱,对别人的话语不感兴趣。
那么怎么才能降低孩子仿说频率,加强沟通动机呢?
用需求来“诱惑”出主动语言
例如:把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,让他看到但拿不到,让他表达“我要玩……”、"我要吃……”
吃点心时,给他一个没开包装的食品,让他表达说"帮我打开”;
在他面前玩他最感兴趣的游戏,让他表达"我要玩……"增强孩子的欲望,让他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。
语言教学上不能只靠机构,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语言训练。
耐心调教语法
孩子搞不清楚“我”和“你”代名词,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练习代词的情景训练。
比如,妈妈指着自己的鼻子说:“这是我的鼻子:"爸爸指着自己的鼻子说:“这是我的鼻子:"然后启发孩子一边指自己的鼻子,一边说出“我’这个代词。
当孩子对“我”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巩固之后,可以慢慢地过渡到“你”了。
例如:“给你一个苹果。"再拿出一个西瓜给爸爸,同时对爸爸说:“给你一个西瓜。”
要把“你”这个词的概括性和相对性,通过互动的实际情景让孩子明白“你”“我”的含义。
累积词汇
父母应常常与孩子说话(面对面使用简单的语言),谈论孩子正在做的事情、看到的事情和经历的事情,为孩子的动作和玩具命名,
进行活动的同时进行解说,这能促进孩子说得更多,帮助孩子发展更大的词汇量。
给物品命名。
例如:“这是什么呀”--“苹果”;
给物品命名。
例如:“这是什么呀”--“苹果”;
给人命名。
例如:这是奶奶,这是爸爸,这是妈妈;
给动作命名。
砰,砰,砰地打鼓; 跳,跳,跳;倒水;“拧开”(当孩子拧开水龙头时);“关上”(当他关上水龙头时)。
给物品分类配对,明白什么是“一样的”。
排序,明白事情的发展先后顺序。
最重要的一点:请记住,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主动说话,并以创造性和逻辑性思考的方式运用这些语言进行沟通,而不是让他们陷入更深层次的仿说当中。